• <tbody id="8onva"><pre id="8onva"></pre></tbody>

          <span id="8onva"></span>

          區域聯動 共培新疆南疆大果園


            “國內其他省市的客商‘一把子’把新梅都預訂了,心里甜滋滋的。”8月29日,在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英買里鄉拉依力克村,看著紫紅色的新梅壓滿枝頭,熱合馬尼江·阿吾提臉上掛滿笑容。

            2006年,伽師縣開始試種新梅,依托新技術、新品種,伽師新梅打出了品牌。“我種了2畝新梅,今年靠它收入4萬元不成問題。”熱合馬尼江很看好今年新梅的收成。

            像拉依力克村一樣,伽師縣目前共有新梅專業村127個;8月21日,新疆今年首趟新梅冷鏈專列開行,32個冷鏈集裝箱滿載720噸新梅從喀什開往西安;通過“線上+線下”,一天銷售5000噸新梅……數據和實例,都印證了伽師新梅的“火”。

            林果業是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極具特色的優勢產業,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年來,通過實施“一縣一品”,南疆環塔里木盆地形成了以杏、核桃、紅棗、香梨、蘋果、新梅、石榴等為主的特色林果主產區。一大批林果貯藏、保鮮和加工龍頭企業的落戶,推動林果產業鏈不斷延伸、發展壯大。

            優化布局 產業發展后勁足

          圖片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興平鎮達西村梨園內,村民正在查看香梨長勢(8月29日攝)。(攝影:王雪)

            這幾天,有著“葡萄之鄉”美稱的和田地區于田縣蘭干鄉迎來葡萄豐收。

            蘭干鄉玉吉米里克阿爾喀村是當地葡萄種植大村,村民買吐地·甫恰克家有7畝葡萄。在他的記憶中,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搭著葡萄架,但葡萄成熟時,葡萄架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幾串,采摘裝筐的葡萄放在陰涼的房里,到巴扎日再拿去賣。“如今,我們引進了新品種、學會了新技術,葡萄品質好了、產量高了,也不擔心銷路。去年,我家7畝葡萄收入2.5萬多元。”買吐地說。

            2003年之前,新疆林果業生產以房前屋后種植的自給自足模式為主,對市場無法形成穩定的供應。2003年之后,新疆開始部署發展林果業,每年以100萬畝的規模迅速擴張,經過近20年的發展,新疆林果面積穩定在1844萬畝,總產量864萬噸,其中紅棗、葡萄、巴旦木等林果產量居全國第一。

            在林果業發展規劃中,要做好區域布局和樹種結構優化。對此,南疆部分縣市通過打造“一縣一品、一鄉一品”的區域化特色林果產業帶,形成基地栽培規?;?、樹種配置精細化、區域布局科學化、林果業發展產業化的新格局,一年四季瓜果飄香在南疆成為現實。

            喀什地區英吉沙縣種植色買提杏有百余年歷史。個大皮薄、汁多肉甜的英吉沙杏,有著“冰山玉珠”美譽,2007年被認定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目前可年產2萬噸以上的優質鮮杏,遠銷500多個城市。隨著杏產業的發展壯大,英吉沙縣先后成立專業合作社190余家,建有保鮮庫187個、烘干房1026個,已形成以英吉沙杏為代表的林果規?;a基地。

            截至2021年,喀什地區林果總面積582.64萬畝,約占全疆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已建成核桃、紅棗、巴旦木、新梅、杏基地,各類果品總產量達193.64萬噸,林果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以上,部分林果主產鄉村達40%—60%。

            技術賦能 林果品質大提升

          圖片

            和田地區洛浦縣恰爾巴格鎮墩買里村“陽光玫瑰”葡萄種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摘“陽光玫瑰”葡萄(8月12日攝)。(攝影:買買提艾力·艾尼瓦爾)

            “摘的時候,多留一點兒葡萄把兒,這樣保鮮時間比較長。”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阿扎克鎮布亞買提村葡萄園里,村民買買提明·阿不都熱依木把學來的保鮮技術教給果農們。

            “種了20年多年葡萄,以前靠的是老經驗,現在得憑技術。”從起初不愿意改良品種、不知道如何管理,到如今掌握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病蟲防治、分級采收等管護技術,23畝葡萄為買買提明帶來了每年20余萬元的收入。

            2018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通過良種推廣、田間管理、灌溉施肥、病蟲害預防等措施,實現木納格葡萄、無花果等特色林果業量質“雙提升”。去年,克州成立林果提質增效專家服務團,把專家請進田間地頭,開展林果實用技能培訓,強化對果農林果技術指導服務,促進林果業提質增效。2021年,全州共開展林果技能培訓31049人次。

            今年,喀什地區健全領導干部+技術人員+示范農戶“三位一體”管理機制,印發12個主栽樹種栽培管理技術明白冊和6大樹種分級采收技術標準,常態化開展技術服務;按照每300畝配備1名技術服務隊員的標準和“鄉建鄉管鄉用”管理機制,依托生態護林員,組建由22983人組成的林果技術服務隊163個,打通了林果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鮮果產業研究院專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駐喀林果業提質增效專家服務團、外聘林果專家和地縣專業技術人員作用,深入田間地頭和果園,大范圍、多層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

            阿克蘇地區從2021年起深入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茖W適度調優品種結構,加大林果示范園建設力度,持續抓好郁閉果園春季套播油菜、花期翻耕、“夏季漚制綠肥、冬季墊圈積肥”等工作,著力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果品品質……一項項舉措,讓阿克蘇地區紅棗、核桃、蘋果平均優質果率分別達65.4%、81.2%、82.4%。

            攜手電商 果品銷售暢四方

          圖片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分揀無花果(7月6日攝)。(攝影:謝智)

            8月17日,阿圖什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將13.8萬枚無花果,全程冷鏈發往杭州、上海。20日下午,在阿圖什市舉行的“甜蜜如約而至”鮮食無花果電商發車儀式上,7.8萬枚無花果通過大宗冷鏈物流發往浙江、上海、北京、西安等地。

            阿圖什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志聰介紹:“截至8月20日,我們已累計完成無花果收購近60萬枚,銷售額280余萬元,助農增收68萬余元,短期帶動就業500人次。”

            有了好果子,如何賣出去?隨著電商興起,南疆各地特色林果搭上電子商務的“便車”,進入千家萬戶,奔向更廣闊的市場。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組團與南疆各地開展對接采購;本土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也持續發力,不斷完善“內購網”和“外銷網”。

            今年7月,美團與阿克蘇果業有限責任公司、阿克蘇浙疆果業有限責任公司、阿克蘇華豐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新疆農業品牌幫扶戰略合作協議書》,此次簽約,是阿克蘇攜手電商,加快林果業發展,促進果品銷售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此外,阿克蘇市電商創業孵化基地成為推動林果產業集聚的助推器,四個主要特色果品蘋果、香梨、紅棗、核桃年電商銷售量突破18萬噸,總產值12億元,受益群眾10萬余人,電商促進農民年人均增收超過2000元。

            如今,南疆林果產品已從過去的以自產自銷為主,轉為每年超八成的果品外銷,獨具特色的林果產品日益受到全國消費者青睞,這也引來了更多精深加工企業“筑巢”。

            新疆中科沙棘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無錫對口支援阿合奇縣工作組引進的果蔬企業之一。該企業以大果沙棘葉、花、汁為原料衍生出16款沙棘產品,沙棘產業逐步形成了以育苗、種植管護、采收、產品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帕提姑麗·牙森]

          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傳部主管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91-2384777

          中國喀什網舉報熱線:0998-2673718  2673715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新ICP備15003762號

          chengren在线观看

        1. <tbody id="8onva"><pre id="8onva"></pre></tbody>

                <span id="8onva"></span>